另類治療師常落入的陷阱   撰寫人:healer

這篇文章,本來是寫給另類治療師為業的朋友參考的。
後來發現,
我還是站在個案的角度來出發的,
所以一般朋友也可以看看
用來評估治療師的專業度,
以及自己在治療上,
碰到瓶頸時尋找洽當治療方式的參考。

第一個,是過度膨脹自己療法的效果和涵蓋範圍。
其實每一種療法
都有它主要治療的層面和比較適當的病症,
同時,也有其極限。
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療法的極限和範圍,
對於非擅長領域問題,
能有胸襟轉介,
我認為是治療師的基本素養。

倘若一個治療師對自己的療法
能處理什麼問題、不能處理什麼問題
都搞不清楚的話,
可以合理懷疑他的專業能力或者道德修養。

小心會吹噓自己療法或產品多有效又多神奇,
能治療的問題又包山包海的人,
這種「治療師」大部分是騙子。
這個部份,我想以前的文章有提過了,就不詳述。

第二個,對於負面情緒有過於鼓勵宣洩或壓抑的立場。
在較為深層的療法中,
常常會因放鬆軟化了表意識的壓抑,
進而觸及個案過往的心理創傷,
導致負面情緒的釋放,
此時治療師處理的態度就非常重要,
也影響了治療最後的效果。

害怕處理負面情緒、
或面對情緒時手足無措,
所以刻意壓抑情緒的釋放,
是缺乏經驗的治療師常犯的錯誤。

解決這類的狀況的方法,
就是跟隨資深的治療師實習 、累積經驗,
經驗多了,
就會知道如何處理,也就不會慌亂。

再下來就是稍有經驗的治療師常犯的錯,
就是過度鼓勵宣洩情緒。
許多治療師有一種迷思:
負面情緒宣洩越多越好,創傷會隨著宣洩而被釋放。
甚至有的治療師,
以個案負面情緒釋放與否
來評定治療是否產生效果,並引以為榮。

其實,這是不盡然的。

負面情緒的宣洩,不一定帶來創傷的解決。
能帶來創傷解決的,
所釋放的情緒屬於「原始感覺」或「真實感覺」。
而宣洩了情緒之後,
對個案本身沒有幫助的,
則是「次要感覺」或「衍生感覺」。

什麼是「原始感覺」呢?
顧名思義,
就是當事件發生時的當下,最真實、貼近自己的感覺。
通常負面的原始感覺,
來自於愛的流動被截斷或傷害。
原始感覺在被充分表達後,便會結束,
不再卡住愛的流動,
感覺就像火焰把自己燒盡了,不留下任何的殘餘,
這通常伴隨著明悟,
明瞭所有的緣起:傷害本身如何發生和止息;
同時也因為愛重新獲得流動,
寬容和慈悲的感覺,也會擴展開來。

那什麼是「次要感覺」呢?
總而言之,
就是基於原始感覺,從頭腦的所再衍生的感覺,
這樣的感覺已經遠離了真正最原始的感覺,
缺乏真實的基礎,
是頭腦創造的夢或戲劇。
其主要的成分是自憐、
覺得自己有理由生氣、沮喪、
以及種種陷入內在心理劇本的反應。
因為這樣的感覺本身就沒有真實的基礎,
所以耽溺在這樣的情緒當中是沒有意義的,
反而會加強對這個問題的認同,
削弱治療的能量。

次要感覺的特徵,其實很好分辨:
情緒本身會一直自我延續,沒完沒了。

因為它的功能主要是延續自我重要感,
或者情緒存在的合理感。
所以它永遠不會停止。

所以當我們發現,
我們在某種情緒宣洩中反覆許久,
而沒有任何的解脫時,
我們可以確定,我們的情緒,便是次要感覺 。
如果治療的過程長期處於這種狀況,
那代表治療師缺乏分辨原始感覺和次要感覺的能力,
這時最好考慮換個治療師。

當一個人陷在次要感覺中時,
此時唯一有幫助的方式,
就是張開眼睛、活在現實,停止沉溺在其中,
冷靜而不帶任何批判的看著情緒本身。
通常它會很快的失去力量。

「虛假的事物,會在你的注視下消失」,這是很好的口訣。

能精確的分辨出主要和次要感覺的治療師,
我認為,他給的治療,是相當值得信賴的。

第三個,分不出感覺和療效的不同。
頗多治療師很在乎個案當場的感覺,
覺得如果案主「有感覺」,這個個案就是成功的。

其實,[有感覺]和[有效果]是不同的。
人的感覺可以被創造,但是效果是無法創造的。
過度關心或在乎感覺的治療師,
往往會不自覺的暗示個案有感覺治療才是有效,
然後個案下意識的配合演出 。
但這種創造出來的感覺是沒有意義的,
就像一場夢,只有滿足治療師或個案渴望的功能,
但沒有任何治療的效果,
這是治療師極需避免的。

這句話是治療師必須謹記在心的:
「治療應以個案的療效為主, 它不是滿足個人欲望需求的工具!」

就我個人的經驗中,
也有許多次當場沒有任何感覺,
但是事後卻非常有效的個案。
所以不用害怕個案沒有感覺,而要追蹤個案是否有療效!
覺察並節制獲得成果的渴望,
避免暗示個案,是治療師應該具備的修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悟如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