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與印度所帶給我的反省啟示
在轉載發表此文章之前,曾想過也評估種種的可能性,但星宇認為每個人都有他各自發表的空間,我們必須予以包容與尊重,藉由種種的回應也讓我們有機會自我省思一番,萬事萬物皆為我師,因此星宇依然維持一貫的立場,不為任何論點背書,謝謝。
From:李欣頻新鮮市集部落格
昨天11月27日,我同時聽到兩個不意外但仍震撼的消息:1杜拜面臨破產危機2印度合一創辦人巴關宣布自己的兒子、大弟子、海外指導老師都脫離了合一。(請見中和大哥的翻譯http://blog.sina.com.tw/abraham/article.php?pbgid=8316&entryid=595923)。
我不意外的原因是,杜拜過度炒作金融與地產的奢華榮面,絕對是"2012淨化期"必定要掃蕩的對象,自去年金融風暴之後,就有不少人預言今年十一月還有一波世界級的金融風暴──預言本身並不恐怖,如果大家當成提醒,轉換掉就沒事了,恐怖的是人類依然故我,然後活生生讓預言發生。這就像平日大魚大肉抽煙喝酒的人,被醫生警告要改變飲食、戒煙戒酒,否則幾年後會罹癌,但如果現在依然不改變,醫生的預言就會成真。就如同2012,現在如果大家還在討論到底瑪雅曆是怎麼說的?到底2012年12月21日 會不會世界末日?我也只能耐心地請大家把<2012重生預言>自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就知道國外在討論2012的議題已經遠遠超越了"瑪雅"、"預言"這幾個浮面的表相議題,開始關心全球氣候變遷,政經、能源、教育、保險、醫療、糧食、心靈等概念與系統之大整理與轉換,現在是我們每個人開始全球視野、敬重自然、居安思危、動手、動心改變的關鍵時刻,如果還浪費時間討論"預言"是真是假,那麼就一分一秒錯失了改變與蛻變的黃金時機。
關於杜拜,我在<推翻李欣頻的創意學>花了一個章節討論了杜拜創意學,杜拜是在富裕時發揮創意非常驚人的國家,但他錯在沒看到地球正在改變,在離2012時間越來越近的這幾年,特別是金融、保險、醫療、能源、地產體系會開始加速地,毫不手軟的崩解與重生,包括個人生命中的財務、健康、工作、關係等等也不約而同地在面臨巨變……這些在國外不少2012的書上都已經明白地討論了這點,這些說法都是根據過去人類文明的歷史循環推論而來,都不是危言聳聽。杜拜在高速建設的同時,若沒有警覺地球正在轉變,那麼崩盤是很快的事。在去年底的一場演講"災變創意學"中我提到,如果杜拜是富裕創意學,那麼"佐賀的超級阿嬤"、"印度曙光村"就是清貧創意學:曙光村的居民活在一個有機與純自然的桃花源裡,自己辦學校、自己種菜養殖、以最低的環境成本,自己動手創造純淨完美的家園(http://blog.chinatimes.com/creator/archive/ 2008/12/31 /364378.html)──這會是未來地球的趨勢(請一而再、再而三地看這一篇:來自道之心的平衡祝福---當前的世界經濟危機,來自靈性的視角http://tw.myblog.yahoo.com/1111-1212/article?mid=2133&prev=2134&next=722&l=f&fid=23)。
至於印度合一,當時我在寫<夢、前世、靈魂之旅>時,正逢我人生遇到最低谷的時候,所以去了印度合一。我在印度合一上第一階課時,的確收獲很大,後來做了一次helper(沒做完全程),之後就沒再出席任何合一的活動。當時我的想法是,我已經找回自己的力量了,所以必須回到真實生活,不需要再繼續上課,可是當時我發現,身邊有一些人開始有上癮的狀態,上完一階上二階,而印度合一也開始開立各式的名目與課程:準備課程、老師課程、第三階……,最離譜的就是想見阿瑪( 巴關的 太太),見一次要五百美金──當我看到合一開始漲價,各分中心開始惡性競爭,再加上越來越多讀者因為看了<夢、前世、靈魂之旅>而去印度合一,即便我已經在書末加註"必須考量自己的經濟狀況",我也把中心的資訊拿掉,但仍然繼續造成影響。我本來的初衷是:把自己人生最大的轉彎、轉折寫下來跟大家分享,結果卻演變成為印度合一背書,這是我當初沒料到這本書的影響力,我的確必須負連帶責任──我本來還以為所有的人都有獨立判斷力:只吸收自己要的,不會崇拜偶像與上師,力量永遠在自己手上,隨時要回到真實生活中,不對課程上癮,不花過高的金錢在靈修……但當我知道某中心負責人,對一位正在猶豫要不要去印度的讀者說:「去見神,借錢或是募款都是可以的"時,我已經徹底看清楚了一切,我很嚴正的跟讀者說:錢是你自己借的,得你自己還,神不會幫你還錢的!神就在你自己裡面,根本不需外求……」。我也在一次聯合報的採訪中嚴正地說明了自己的態度與立場(http://www.wretch.cc/blog/juyacw/14359749)。我自己從不加入任何心靈中心,因為我無法為未來的狀況做保證,很多時候,當中心開始成立初期,都是一片善心好意,我都相信這些都是真的,一但金錢議題進來了(有的是中心面臨租金或生存壓力),就會造成學員的金錢壓力(有的為了付高額學費,還跟地下錢莊借錢,拖垮了一家人的生活),本來這些人是要來解決問題的,結果帶了更多的問題回家(特別是那種:見誰誰誰要付多少供養費的那一種,要特別注意)。
我現在的態度是,在2012年之前的關鍵時刻,靈修必須要是平民價(不超過自己一天到三天的收入所得)、不要高額收費(可以找有心的企業贊助)、可以自由奉獻,否則這才叫發災難財(我倒不覺得電影<2012>在發災難財,其實剛好相反,電影票才三百元以內,卻能讓你體驗:如果現在人類不馬上做轉變應變,將來的結局可能是什麼的預演,之前的<愚蠢的年代>也是如此用意)。
另外,印度合一這次突顯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除了金錢,另一個就是人事。巴關與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不合,各說各話,巴關身為心靈導師,會讓人不免懷疑他怎麼會讓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像上次合一大殿開幕造成擠死人的事件是一樣的問題)。無論他的話多有智慧,但我們要睜眼看的是,他的團體變成了怎樣的狀態。所有有智慧的話,老早都在古籍裡,重點是怎麼活出並實踐智慧,怎麼在亂世中活出典範,即使默默無聞、不立文字、不對外說法,智者光是存在,就已經為現場每個人帶來了和平、愛、光。
這特別提醒我們:一個心靈團體,其中心負責人、心靈導師、諮商師自己本身,或是其身邊親近的人(助教、助手或弟子),其實都是學生、信徒用放大鏡檢測的對象,他們說什麼、寫什麼都已經不重要了,他們平時私下是怎麼待人、怎麼處理自己的家庭關係、伴侶關係、他們的財務狀況如何?團體或組織中是否有分裂、對立、互相批判的情形?他是怎麼面對衝突?面對不合理情況,他們的態度與做法是什麼?他們是否會隨時提醒自己不要進入靈性驕傲與批判的狀態?怎麼覺察出自己已掉入黑暗面而能迅速轉換?他們怎麼運作課程與團體?特別是當團體正在擴展時,他們是怎麼面對金錢課題……這些才是見真章的。建議大家可以看 張 老師出版社<踏上心靈幽境>第二部:靈性生活的前景與危險。
我要再強調一次,修行是個人的事,不要外求,課程只能短暫讓你面對問題,但絕對不是幫你解決問題,更不能幫你製造問題。市面上有非常多好的心靈書籍,價錢也都才三百上下,請優先把這些好書看完(像:零極限、在未知中解脫、天堂教我的七堂課、與神對話、奇蹟課程、一念之轉……等等),認真實踐:今天比昨天更清明一些、更勇於面對自己黑暗一些、更多愛自己、多愛別人一些些,就已經足夠了,不需要靠高價課程,體驗瞬間飆升到三摩地天堂,回到生活就瞬間掉進地獄,然後又再去上二階、高階……口味越吃越重,靈魂也會粉碎性骨折,。
請各自回到自己的專業、專長、工作崗位,去幫助那個圈子裡的人,自己可以靠自己的天賦與專業能力,賺得自己的生活所需(請參看<讓天賦自由>),不一定非要大家都一窩風地在開心靈中心、開心靈課程,做心靈個案,因為這些都是需要開銷的,而且能影響的、能幫忙的太有限了。我舉個例子,如果你擅長都市規劃、擅長金融、擅長廣播電視廣告、擅長設計、擅長寫作……請都回到你們自己的專業,用自己的理念,透過自己的作品、自己與人接觸的機會,去感動、改變更多人,就像兩個25歲的美國女孩以自己的金融專業創立「我開」網站,提供小額貸款給中國貧民的例子1。很多人離開原先工作進入心靈領域,是因為受不了原來的工作環境,所以選擇了以為單純的心靈工作,結果造成自己收入減少,金錢課題增加了,導致心靈工作也很難純粹,問題更多,不平衡的心理狀況開始產生,那還不如重新面對現實,有勇氣審思當初為何離開的原因(其實很多都是自己的課題,而不是環境,不是同事,但他們以為是自己選錯行業,以為辭職就是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是逃避自己的問題;到了心靈領域,也把當初逃避的問題帶進來了,狀況依然沒有解決)。一個有心靈品質的人,在哪個行業都能游刃有餘,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不僅不必擔心金錢,穩定的收入還可以拿出來照顧需要的人,而不是大家都辭了工作躲在心靈圈,造成彼此搶學生、搶開課程的狀況。
我不為任何心靈團體、課程、或是諮商師背書,因為我現在主張:所有的焦點必須馬上回到自己身上,不能再依賴、崇拜外在的人事物,必須當下拿回自己的力量,拿回自己的判斷力、拿回自己的生命主權。相信自己,先把自己照顧好、把自己的生活活得好,比是否開悟、是否進階更重要!
這段話說的很好:「明白並活出你的人生使命,並非意味著你必須去改變工作,或是作任何外在的改變。一旦你瞭解自己的人生使命,也許你原先感到十分枯燥乏味的活動,會立即有了新的意義,而讓你在從事這些工作時,感受一種前所未有的喜樂與活力。」(請詳見全文http://tw.myblog.yahoo.com/1111-1212/article?mid=177&sc=1#3682)
在2012年之前後,很多事物的成住壞空會加速進行與完成,我自己也正在面對所有艱難的課題考驗,以上都是我寫來提醒自己的,也衷心希望與這個世界的每個人互相提醒,一起努力!
註1:請見相關新聞報導
留言列表